產品功效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一.菌種名稱: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二.分類地位:革蘭氏陽性菌(Lactobacillaceae科Lactobacillus屬acidophilus種)
三. 產品規格:活性乳酸菌含量 ≥ 1000億個/克 , 鋁箔袋包裝, 100克/袋.
四.水分/水活性:< 6% / < 0.2 aw 粒徑< 40 mesh
五. 菌種特性:
1.分離自健康人體腸道。
2.能通過胃酸與膽酸的考驗,有助增加腸道內益生菌。
3.可有效降低幽門螺旋桿菌。
4.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Clostridium perfringens)、克雷氏肺炎菌與綠膿桿菌等菌效果。
5.可在腸內道定殖,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動物實驗可以滅少息肉、腺腫瘤與結腸癌。
6.可降血中膽固醇(LDL脂蛋白)。
<
產品說明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一.菌種名稱: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二.分類地位:革蘭氏陽性菌(Lactobacillaceae科Lactobacillus屬acidophilus種)
三. 產品規格:活性乳酸菌含量 ≥ 1000億個/克 , 鋁箔袋包裝, 100克/袋.
四.水分/水活性:< 6% / < 0.2 aw 粒徑< 40 mesh
五. 菌種特性:
1.分離自健康人體腸道。
2.能通過胃酸與膽酸的考驗,有助增加腸道內益生菌。
3.可有效降低幽門螺旋桿菌。
4.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Clostridium perfringens)、克雷氏肺炎菌與綠膿桿菌等菌效果。
5.可在腸內道定殖,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動物實驗可以滅少息肉、腺腫瘤與結腸癌。
6.可降血中膽固醇(LDL脂蛋白)。
7.預防泌尿生殖系統的器官之感染。
8.可產生的β-galactosidase分解乳糖改善乳糖不耐癥。
9.改善腸內菌相增加益菌防止壞菌的制癌物質產生,促進新陳代謝。
10.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提升免疫球蛋白IgA、IgE與IgM的含量提升免疫反應。
六. 自然界棲息地
1.此菌多存在恒溫動物的腸道中,及人類的口腔中,更為人類女性陰道中重要的正常菌叢之一,亦存在乳類及其制品中。
七.大小和形態
1.在電子顯微鏡下,一般為0.6~0.9*1.5~6.0 um,為兩端鈍圓的長桿狀菌,可單獨或成對或連結成短煉存在,不具鞭毛或纖毛,不會移動,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Colony)較小,有平滑的邊緣,表面凸起,且平滑,閃爍著油光,菌落不透明也不產生色素。
八.適合生長環境
1.本菌適合在微好氧或厭氧的環境下生長,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可能促進生長,為嗜中溫菌,生長溫度范圍在20~40℃,最適合生長溫度在37℃上下,pH值范圍在6.4~4.5之間,有時甚至更低。
2.A菌比較不適合單獨于酸性的環境下生成,最好是能配合其它乳酸菌來共同生長。
九.生化特性
1.本菌不產芽胞(Spore),在血液培養基上呈現α-溶血型,不會使明膠(Gelation)液化,也不產生硫化氫和indole,沒 有過氧化氫脢,會酦酵乳糖,終產物主要是乳酸,少部分副產物為乙醇、二氧化碳和醋酸鹽。
2.本菌也可產生類似抗生素的物質,其實就是乳酸,在低 pH值時,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以前曾被用來作為分類依據,但是現在已經不使用了。
十. 致病性與應用
1.一般認為本菌并沒有病源性(pathogenicity),只可說是與齲齒的發生好像有些關聯性。
2.可以用來制造各種酦酵乳制品、腌漬物、啤酒等,在工業上,常用來作為食物酦酵的起始菌群,以控制L(+)-乳酸的濃度。
十一. 經常性運用
1.嗜酸乳桿菌被應用的相當廣泛,舉凡降低膽固醇、抗病原菌、免疫調節、抗癌等方向都曾被研究過。
2.膽固醇過高是造成高血脂癥、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心臟及血管方面疾病的主因,尤其是低密度血脂肪的濃度更是要平時特別加以注意的。在有關高膽固醇血癥(Hyper-cholesterlolemia)的研究中,學者發現,膽固醇與膽鹽在嗜酸乳桿菌存在下時會形成沈淀。嗜酸乳桿菌能消化、消耗膽汁中的膽固醇而能降低膽固醇濃度。
3. 對抗病原菌感染的功效。從許多的研究報告當中發現,嗜酸乳桿菌在對抗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沙門桿菌(Salmonella)及宋內氏桿菌(Shigella Sonnei) 相當有效。
4.病原菌往往造成消化道方面的疾病,例如宋內氏桿菌即是副痢疾桿菌之一。如果將嗜酸乳桿菌與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混合一起作用,結果顯現更加有效。在動物實驗中,以老鼠為模型的研究結果發現,將嗜酸乳桿菌與干酪乳桿菌結合,可以防止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宋內氏桿菌及列氏透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感染。
5.研究人員給予婦女菌數一億以上的嗜酸乳桿菌食品六個月,發現降低了3倍以上的念珠菌屬陰道炎(Candidal Vaginitis)的感染。
6.免疫力的探討,根據刺激動物免疫反應的因子來進行分析。動物體內免疫反應有兩大類:其一事所謂的細胞免疫,另一類是所謂的血清免疫。細胞免疫的主角是體液中負責對抗病原菌的白血球小尖兵,它的能力是直接、間接將侵入的異物生吞或活捉后處以極刑,這種能力的增加,可藉由分析某些刺激因子來鑒定。例如:學者藉由體外實驗中發現,干擾素、介白質及腫瘤壞死因子等都會因嗜酸乳桿菌存在的鼓舞而有加強的現象,當然白血球吞噬細胞的活性也提高了。關于血清免疫,是以產生抗體的B細胞以及在血清中對抗病原菌的特異性抗體為主角,此類免疫功能的提升可以藉由分析抗體產生的活性來當作指標。根據一組由老鼠為研究模型的研究中指出,服食嗜酸乳桿菌發酵食品的老鼠,免疫球蛋白A的制造細胞的數目明顯的增加了。
7.防止**功能,多是以結腸癌(colon cancer)為研究的方向。在動物體內有數種致癌物產生酵素,會將致癌前趨物轉換成致癌物質,研究結果發現,服用嗜酸乳桿菌發酵的食品,可以使致癌物生成酵素如尿甘酸化物酵素(glucuronidase)、偶氮基還原酵素(azoreductase)及硝基還原酵素(nitroreductase)濃度降低,致癌物的生成量降低了,自然對結腸癌的防制有一定的效果。
8.降低乳糖不耐癥,嗜酸乳桿菌單獨表現并不顯著。根據嗜酸乳桿菌的特性來推論,嗜酸乳桿菌比較不適合單獨于酸性的環境下生成,最好是能配合其它乳酸菌來共同生長;一般參與配合的乳酸菌有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菌、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及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9.一般食品中添加的「A菌」,雖具腸道保健功效,但因其生命力較脆弱,很容易在產品加工過程中死滅,且在通過胃酸及膽堿的作用區域時,易受強酸強堿影響,使抵達腸道的活性菌數大量減少,腸道保健功能也因而大打折扣。針對此點,部分食品業者以腸衣膜包裹乳酸菌以利其通過胃酸及膽堿的作用區域,但仍不免在抵達腸道的過程中,其膜衣已先行溶解,造成乳酸菌的死滅。
10.長期食用含有A菌發酵的食品,可以使致癌物生成酵素如尿甘酸化物酵素、偶氮基還原酵素及硝基還原酵素濃度降低,致癌物的生成量降低了,自然對結腸癌的防制有一定的效果。研究中指出,服食A菌發酵食品的老鼠,免疫球蛋白A的制造細胞的數目明顯的增加了。也就是說A菌在抗腫瘤及增強免疫力上,確有幫助。
由于微生物產品的特殊性,本店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如聲稱產品質量問題,需提供第三方國家認可標準檢測機構質檢單加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