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會名稱: |
2019北京科博會自主可控科技成果展-自主可控方得網絡安全 |
展會地址: |
北京市通州區中山街61號院3號樓1-3101 |
展會時間: |
2019/1/1至2007/1/1 |
主辦單位: |
人民政府、貿促會 |
承辦單位: |
點時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
協辦單位: |
|
聯系單位: |
點時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
聯 系 人: |
徐晶晶 |
郵件地址: |
|
聯系手機: |
15510690070 |
聯系電話: |
18001074442 |
聯系傳真: |
|
展會介紹: |
2019北京科博會自主可控科技成果展-自主可控方得網絡安全
為了保障網絡安全,必須實現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的自主可控,需要在質量測評、安全測評的基礎上增加自主可控測評。
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民生安全的重要保障。網絡安全屬于非傳統安全,其內涵比傳統安全的內涵更加廣泛。國家網信辦公布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把網絡安全審查分成“安全性”審查和“可控性”審查,其中的安全性審查與傳統安全的要求相類似,而可控性審查在傳統安全中強調得比較少,但同樣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
何為可控性?舉個例子來說明。一個人買了一輛傳統汽車,他就擁有了對汽車的控制權,一般不需要再考慮可控性,只需要考慮安全性就行了。但是,如果他買的是自動駕駛汽車,這輛汽車是一件網信產品,那么,它的安全性就變得復雜了。即使汽車本身的安全性沒有問題,但它可能被黑客劫持,這時汽車的控制權就落到黑客手里,黑客可以遙控汽車,使其不受用戶控制,甚至會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事故。這就是可控性出了問題。由此可見,對屬于非傳統安全范疇的網絡安全而言,可控性與安全性缺一不可。
當前,我國網信領域要求采用自主可控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的呼聲越來越高,這里的“自主可控”強調的就是可控性。自主可控是實現網絡安全的前提,是一個必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換言之,采用自主可控的技術不等于實現了網絡安全,但沒有采用自主可控的技術一定不安全。因此,為了實現網絡安全,首先要實現自主可控,再實現傳統意義上的安全,最終再結合其他各種安全措施,達到保障網絡安全的目標。
針對網絡安全,現在普遍實行兩種測評:一是質量測評,即對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功能、性能方面的各種指標進行測評;二是安全測評,即支撐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測評,這種測評已有相應的準則、方法、制度,還有專門的第三方機構實施測評。實際上,還應在這兩種測評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新的測評維度,即自主可控測評,對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自主可控程度進行測評。在實踐中,由于自主可控是一個新要求,過去并沒有相應的標準、制度加以保證,所以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提供者往往都會說自己能夠滿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導致用戶無所適從。這就需要加強和規范自主可控測評。自主可控測評旨在客觀、科學地評估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自主可控程度,涉及技術內涵、知識產權、技術能力、供應鏈、供應者資質等多方面因素,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測評。在事關網絡安全的重大問題上,自主可控測評應該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
還應看到,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去實施,人們的認識水平對于實現自主可控至關重要。對企業而言,應提高對自主可控的認識,在規劃產品時對技術掌握程度、知識產權合法性、供應鏈安全等都要有周密的調查和部署,甚至要考慮到在別人切斷供應時有沒有備份系統頂上去。對用戶而言,支持和選用國產軟硬件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為自主可控作貢獻。廣大用戶應增強網絡安全意識,積極選用國產軟硬件,并及時反饋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幫助國產軟硬件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更好保障我國網絡安全。
第二十二屆科博會——中國自主可控科技成果展覽會
時間:2019年10月24日--27日
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
詳詢:徐晶晶15510690070 18001074442
前言:
21世紀是科技創新的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引領全球經濟結構的重塑。面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時代契機,培育新動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已經成為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之選。
從2013年自主可控這一概念被提出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努力推動移動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等科技制造領域的自主研發與應用。2018年習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表示,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大會優勢:
1.國家級年度例展:經國務院批準,由八部委聯合主辦,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有關部委領導多次蒞臨科博會參觀及人民大會堂開幕式暨主題報告會。
2.超強勢媒體陣容: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美聯社、路透社等280余家國內外主流媒體跟蹤報道。
3.國際性雙交平臺:第二十一屆科博會吸引國內外觀眾達20萬人次,來自3個國際組織和29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6多個境外代表團組,全國29個省區市、計劃單列市政府代表團參加科博會,2000余家跨國公司、國內行業領軍企業、大型骨干企業集團以及高成長性中小型企業參展;
展品范圍:
1、 安全可控計算機 :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
2、 安全可控服務器:機架式服務器、塔式服務器、刀片式服務器
3、 安全可控操作系統 :個人版操作系統、服務器版操作系統
4、 安全可控辦公軟件:流式辦公軟件、版式辦公軟件
5、 安全可控中間件、安全可控數據庫、病毒防治類軟件
6、 安全可控打印、掃描、拍照設備
7、 安全審計系統 :主機監控與審計系統、打印刻錄監控與審計系統、服務器審計系統
8、 安全可控身份鑒別系統、安全可控電子郵件系統、安全可控電子簽章系統、安全可控電子文檔管理系統、安全可控云平臺
9、 安全可控存儲系統:磁盤陣列存儲系統、分布式存儲管理系統、藍光光盤存儲管理系統、磁帶庫管理系統、多介質融合存儲管理系統
10、安全可控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安全可控輔助決策相關產品
2019北京科博會自主可控科技成果展-自主可控方得網絡安全
為了保障網絡安全,必須實現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的自主可控,需要在質量測評、安全測評的基礎上增加自主可控測評。
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民生安全的重要保障。網絡安全屬于非傳統安全,其內涵比傳統安全的內涵更加廣泛。國家網信辦公布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把網絡安全審查分成“安全性”審查和“可控性”審查,其中的安全性審查與傳統安全的要求相類似,而可控性審查在傳統安全中強調得比較少,但同樣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
何為可控性?舉個例子來說明。一個人買了一輛傳統汽車,他就擁有了對汽車的控制權,一般不需要再考慮可控性,只需要考慮安全性就行了。但是,如果他買的是自動駕駛汽車,這輛汽車是一件網信產品,那么,它的安全性就變得復雜了。即使汽車本身的安全性沒有問題,但它可能被黑客劫持,這時汽車的控制權就落到黑客手里,黑客可以遙控汽車,使其不受用戶控制,甚至會造成車毀人亡的嚴重事故。這就是可控性出了問題。由此可見,對屬于非傳統安全范疇的網絡安全而言,可控性與安全性缺一不可。
當前,我國網信領域要求采用自主可控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的呼聲越來越高,這里的“自主可控”強調的就是可控性。自主可控是實現網絡安全的前提,是一個必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換言之,采用自主可控的技術不等于實現了網絡安全,但沒有采用自主可控的技術一定不安全。因此,為了實現網絡安全,首先要實現自主可控,再實現傳統意義上的安全,最終再結合其他各種安全措施,達到保障網絡安全的目標。
針對網絡安全,現在普遍實行兩種測評:一是質量測評,即對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功能、性能方面的各種指標進行測評;二是安全測評,即支撐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測評,這種測評已有相應的準則、方法、制度,還有專門的第三方機構實施測評。實際上,還應在這兩種測評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新的測評維度,即自主可控測評,對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自主可控程度進行測評。在實踐中,由于自主可控是一個新要求,過去并沒有相應的標準、制度加以保證,所以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提供者往往都會說自己能夠滿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導致用戶無所適從。這就需要加強和規范自主可控測評。自主可控測評旨在客觀、科學地評估技術、產品、服務、系統等的自主可控程度,涉及技術內涵、知識產權、技術能力、供應鏈、供應者資質等多方面因素,是一項比較復雜的測評。在事關網絡安全的重大問題上,自主可控測評應該起到“一票否決”的作用。
還應看到,任何制度都要靠人去實施,人們的認識水平對于實現自主可控至關重要。對企業而言,應提高對自主可控的認識,在規劃產品時對技術掌握程度、知識產權合法性、供應鏈安全等都要有周密的調查和部署,甚至要考慮到在別人切斷供應時有沒有備份系統頂上去。對用戶而言,支持和選用國產軟硬件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為自主可控作貢獻。廣大用戶應增強網絡安全意識,積極選用國產軟硬件,并及時反饋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幫助國產軟硬件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更好保障我國網絡安全。
第二十二屆科博會——中國自主可控科技成果展覽會
時間:2019年10月24日--27日
地點: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
詳詢:徐晶晶15510690070 18001074442
前言:
21世紀是科技創新的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引領全球經濟結構的重塑。面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時代契機,培育新動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已經成為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之選。
從2013年自主可控這一概念被提出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要努力推動移動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等科技制造領域的自主研發與應用。2018年習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表示,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大會優勢:
1.國家級年度例展:經國務院批準,由八部委聯合主辦,黨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有關部委領導多次蒞臨科博會參觀及人民大會堂開幕式暨主題報告會。
2.超強勢媒體陣容: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美聯社、路透社等280余家國內外主流媒體跟蹤報道。
3.國際性雙交平臺:第二十一屆科博會吸引國內外觀眾達20萬人次,來自3個國際組織和29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6多個境外代表團組,全國29個省區市、計劃單列市政府代表團參加科博會,2000余家跨國公司、國內行業領軍企業、大型骨干企業集團以及高成長性中小型企業參展; |
|
|
|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該企業負責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本網站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
|
|
|
|
|
|